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汉血丹心》


    第(2/3)页

    “臣,愿领旨!”

    终军没有丝毫的犹豫,慷慨应命。为了大汉帝国的千秋大业,虽明知道关山万里此去艰难,他也百折不回心如磐石。这既是他的历史使命,更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他话音刚落,还没有等到皇帝进一步的授权,就马上被人冷笑着打断了。

    “终军!有何德何能?敢如此狂妄自大。如此关乎重大之事,是有能力去处理的吗?哼!不要说是一个区区的司隶校尉。就是东方朔、司马相如甚至元召……他们也不敢说有能力去处理的圆满!元召就在西征军中,他为什么不敢对二王怎么样?这背后的关系,难道们还不明白吗?恐怕就连他,也不敢对先帝之子逼迫太甚,如果一旦因此而发生什么不可言说之事,那么后果怎么样,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带着威胁意味的话,格外刺耳。很明显,目标虽然是对准终军,但其中的指桑骂槐之意,却谁都听得出来。

    听到宗室老臣们提及到了元召,许多人不由得心中一震。也正是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按理说,以元召的巨大威望,由他在军中坐镇,燕王和广陵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胆子,作出形同叛逆之事。联想到前些日子听到的隐约传闻,虽然大部分都是推测,并没有实际的根据。但每个人心底的沉重,已经不言而喻。

    终军的心里也并不平静。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下,他暂时压下了各种情绪。听到来自宗室老臣们的挑衅,他剑眉轻扬,轻蔑的看着对方的气势汹汹,淡淡回应道。

    “论才论德,终某不敢比拟先贤。但唯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耿耿不曲,日月可鉴!在我眼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汉律例,堂堂煌煌,在此之下,绝无例外!”

    “竖子!好大的口气啊……若敢承接此命西去,一旦先帝之子因而损伤。和的家族身后事如何,难道不怕吗?”

    “哈哈哈……们在担心终某的性命吗?那现在我可以告诉们,希望们这些老朽之辈好好听着。”

    面对着赤裸裸的威胁,终军不再隐藏自己的锋芒。他脸上浮现出睥睨之色,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相信们在座的诸位也都听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自从当年

    听闻,便一直牢记于心,不敢或忘。生在天地间,所为者何?不过是秉承本心,行大道,为大义,如此而已。”

    含元殿上回响着他的慷慨之音。许多人低下头,心中饱含愧意。皇帝也不禁为之动容。他回头望了一眼侍立的白衣侍卫。对方会意,伸手递过天子佩剑,刘琚放在案上,用手指轻轻抚摸剑柄上的龙首图案,心意更是无比坚决。

    “我终军以少年白身直入朝堂,执掌司隶校尉府,至今已经数年。蒙受君王深恩,共享帝国荣耀。既领受君命之日,就已经忘却此身生死,又何须顾虑身后之事呢?!”

    “好!朕果然没有看错。”

    皇帝刘琚双手抚剑站起身来,大声赞叹着。同时摆了摆手,制止了那些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家伙继续纠缠。他直接走到金阶下,面对面盯着终军的眼睛,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