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新设立的尚书令这个职位,在皇帝的官制改革中,到底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元召却比谁都明白,自己真正一旦正式执掌尚书台,必然要秉承皇帝的旨意,把他设立内朝机制的权力发挥到最大,那样一来,内朝与外朝三公九卿之间的矛盾将会严重对立,而他就将成为处在风口浪尖儿上的人物。 在心中的一些部署并没有完成之前,元召还不想去做皇帝手中的这把利剑或者是靶子。如果他那样做了,提前介入朝政,那么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几年想做的事。 因此,元召宁愿顶着一个虚衔儿,把皇帝赋予内朝臣子的巨大权力推给尚书台的常侍和侍中们,而尚书令这个尚书台的主官,世人倒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 即便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只要皇帝一个人还记得就行。而且,皇帝刘彻不仅记得,他无时无刻不想让元召去把这个重任担起来。为此,可以说是为其量身打造的这个新官职,那方大印在匣中,已经等待了好几年的时光。 不久之前的长乐塬君臣会面,在秘密交谈的时间里,讨论得最多的其实并不是大军西征的事,而是元召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正式的走马上任踏入朝堂。 虽然元召觉得自己在二十一岁的年龄就站到含元殿的九龙台阶下还有些早,但他在认真的想过之后,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皇帝的催促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召已经预感到,大汉朝最激烈壮阔的时代马上就会来临了!时不我待,他必须要抓住最合适的时机,站在风口浪尖,去引导大浪的方向,以最精准的手段,使其不能偏离一点儿轨道。否则,如果重新回到历史的轮回中,那他这么多年做出来的努力,将会没有一点儿意义。 在还没有人所知道的将来,元召非常相信自己对时间节点的判断。赤火军和黑鹰军的两面出击,如果没有特殊的意外,必定会大获全胜。而且这次胜利,将会比汉朝的任何一次对外战争都要意义重大。 原来历史时空中的大汉军西征,即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最终还是取得了那么辉煌的胜利。那么现在,在粮草后勤供应充足,提前情报打探详细,出征军队士气高涨,各类武器作战装备更加精良……等等有利条件下,如果还不能取得大胜的话,那么元召宁愿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也不用白费这些力气! 既然胜利已经可以预期,那么接下来大汉帝国的大好局面,就非常值得期待了。天下如棋局,落子应无悔!这样的一盘好棋,再往后,就必须要有最高明的国手来斟酌布局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把握好了,那么自然就可以按照元召从很多年前规划好的局面去发展。如果一个不慎,抓不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那么极有可能重新回到原先的轨道。皇帝这条巨龙,在志得意满的极度膨胀之后,为了权利和欲望,将会释放出怎样的破坏力,谁也无法预测。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元召,想要与皇权对抗,他自问也将无能为力! 这段大好的时间点,将并不会很长,从这次河西战役即将取得的胜利直到下一次与匈奴的彻底决战,也就是几年的时光而已。这段时间,就是最好的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元召等待多年,自然是天下唯我,当仁不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