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呃,那件事说起来有些复杂,一是情势危急之下,小子不得不为。二是条件儿凑巧了,所以才做到的,这是当时的实情。至于今日之事,确实有些无能为力。” 自家事自家知道,呼风唤雨?别开玩笑了!自己还没有那么妖孽。 几个人见他态度诚恳,不像是故意不施援手的样子,便不好再强行去逼迫他。汲黯与几人对视一眼,都低下头来,神色默然,既然连这个神奇的小子都没有办法可想。看来就只有等老天下雨了,如果注定在劫难逃……那就是老天爷在惩罚大汉朝了。 这几位父母官都已经上了年纪,连最年轻的姚尚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多日的奔波劳苦,心力交瘁,显得面色更加苍老了许多。汲黯鬓角灰白的一缕头发显得如同这大地一般干枯,遮住了视线,他擦了擦了手上的泥巴,把发丝掖回到匝巾底下,微微叹了口气,不再多说,抓起地上的水桶,举步欲行。 元召心下有些不忍,伸手抓住了木桶的边缘,感受到了那其中的沉重。 “且稍待!虽然小子没有那些神通,但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啊,看看有没有用再说。” “啊!你肯帮忙了?快说快说,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的……哈哈!” 汲黯马上转换了脸色,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很奇怪,在元召面前,他从来不是那副铁面无私的表情。 “几位大人,小子有些不明白,这长安附近水系如此发达,为何不加以好好利用呢?” 元召确实心里是有些疑惑的,按说泾渭水系水量丰沛,如果好好利用起来,即便短时间内气候干燥些,也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吧。 “利用?……小侯爷,我们这不是发动所有乡间百姓在取渭河水抗旱吗!只是收效甚微罢了,还要怎么利用啊?” 姚师古有些不懂元召为何这么说,其他人也是迷惑的表情。 “数万倾田亩,依靠人力取水汲灌,当然无济于事了。守着浩浩荡荡的渭河水,任其白白东流去,岂不可惜!小子曾听过一句话,叫做‘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哈哈!人家一人一瓢饮水饱,可是诸位大人也取区区一瓢,却是为何呢?” 元召脸上透出笑意,他的心中却是已经想到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小子,就不要转弯抹角的挖苦人了,有什么好主意,赶快说出来吧!” “姚某愚昧,请小侯爷明示!” “是啊是啊!小侯爷,有何良策?我等洗耳恭听。” 元召却不是故意卖关子,调侃几句,只是为了缓解一下这几位的急躁情绪而已。见他们纷纷相询,却不便再多说废话。 “各位大人,天意难测,风雨无期,只靠老天爷下雨吃饭,本来就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好好做好水利工程,才是百年大计。小子虽然年幼,也曾经听师长说过,秦朝末年,风烟四起,天下大乱,百姓疲敝,民生凋零。而我大汉之所以能开国后就迅速稳定下来,这里面起最主要作用的就是这关汉平原囤积下的大量米粟黍谷了。” 听他说起这些,汲黯等人虽然不知道他接下来的意思,但这些往事,他们当然知之甚详,不由得微微点头。 “那诸位大人可知道,关中、汉中这两地积存下那些粮食,固然是因为那些年的风调雨顺,未历水涝旱灾,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一条可旱涝保收的水利渠啊……呵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