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3)页

    裴少淮宣判众人无罪,退堂离去,可堂外百姓脸上并不见喜色——知州大人不肯收这份“功绩”,游弋在浯屿外的商船怎么回到同安城?

    午后,各家各户皆交来酒饭钱,把牢中的老人领了回去,唯独二十七公“赖”在衙门厢房里不愿意走,嚷嚷着要再见知州大人。

    捕快们不得已,只好把情况报给了裴少淮。

    裴少淮闻讯,又去见了二十七公,笑吟吟问道:“老丈是觉得衙门的酒菜比家中好,想留在这里多吃几顿?”

    又言:“多住几日倒也无妨,只不过这饭钱、房费要照数记着……我这州衙里穷得很呐。”

    二十七公开门见山问道:“知州大人昨日不是说审讯过后,齐家堂的船只就可以从浯屿返航同安城了吗?”

    这是怕裴少淮反悔。

    “老丈何须这般急?”

    “其他事可以不急,唯独吃饭的事,耽误不得。”

    于是乎,裴少淮当着二十七公的面,唤来包班头,先言道:“临近夏日,九龙江河水大涨,水流湍急,又值双安州百姓下河捕鱼的时候,渔船常常随河水流至江口之外,被误认为私船行商。如此反反复复,实在耽误州衙功夫、精力。”

    又风轻云淡缓缓道:“本官以为,九龙江口外岛屿众多,盛产鱼虾,实在不必以入海口为界,限制百姓捕鱼,也免得州衙里的兄弟每日出船辛苦巡逻。这样罢,从今日起,双安湾外,从九龙江口到浯屿一带,皆属百姓捕鱼水域,平日略作看守即是,不必再日日巡逻防范了。”

    意思是,只要商船能安全回到双安湾里,把船桅拆下来,佯装是渔船,则不必再担忧官府的围捕。

    双安湾外,裴少淮暂时作不得主,但双安湾里,是他说了算。

    裴少淮下令道:“把本官的话传给徐通判,叫他撰写文书,张布示众。”

    “卑职领命。”包班头应道,欢喜之意溢于言表,快步离去。

    这双安州里,不只齐家堂的商船躲在浯屿没回来。

    “知州大人果然说话算话。”二十七公承诺道,“但有知州大人这一番话在,齐氏族人有所衣、有所食,必定奉知州大人为尊,绝不给州衙生事添乱。”

    “老丈是现在回去,还是用了晚膳再走?”裴少淮问道。

    二十七公虽年至耄耋,又瘸了右腿,身子骨却依旧硬朗,动作利索。小老头当即端了端衣袍,起身准备往外走,应道:“老头子我现在就回去。”

    紧了紧裤腰带,又喃喃道:“知州大人这里的酒菜,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贵了……”百姓过日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言罢,一瘸一拐往衙门外走。

    裴少淮看着二十七公的背影,吩咐衙役道:“派辆马车送送他。”

    “是。”

    几息之后,又闻衙役犹犹豫豫问道:“大人……这派马车收不收银子?”

    裴少淮瞬时一愣,他“为官清正无私”的名声这么快就传开了?有些恼人。

    “不收。”

    ……

    黄昏至,该散衙了,除了当值的班差外,州衙里大小官吏陆陆续续离开。

    裴少淮简略掇拾书案,换下官服,准备回家。

    他路过齐同知的衙房时,看见齐同知负手在房内来回踱步,神色焦躁。平日里早早散衙回家的人,今日却走得最晚。

    “阁老门生”是裴少淮特意放出的消息,但归根结底,是齐同知自己做出的选择。

    裴少淮问了一句:“齐大人还不回家?”

    齐同知闻声一滞,半晌才转过身来朝向裴少淮,脸上复杂的神色未能完全掩下去,有不解,有懊恼,有怨怼,唯独没有悔恨。

    此时,齐同知已经想明白裴少淮身份不俗——若非如此,裴少淮岂敢当堂宣判私自出海者无罪,又岂敢大笔一挥,把整个双安湾划为“捕鱼区”?

    要怪只怪自己习为故常、作如是观,总以为从京都降至闽地便是贬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