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说整个朝堂上,都没几个人见过院长大人的。」墨家巨子感叹,「院长大人,可真是神秘莫测啊!」 「简直称得上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副农民打扮的农家「野老」说道,墨家首领称巨子,农家首领称野老,「记得当年孔子见老子,就叹曰: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农家学派并非是专职耕种的农民,而是有一套专门的学说。 他们奉神农为尊。 著作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国》十七篇,《尹都尉》十七篇,《赵氏》十七篇等等。 不过在汉朝时期,几乎所有农家著作全部失传。 而得到皇上要恢复百家的消息之后,这位农家「野老」,居然把《神农》二十篇给贡献出来了。按照他的话说,如果不是这次恢复百家,农家经典那才要真正失传。 因为农家传人就只有他一个了,而且还没有子女、弟子。 虽然农家在春秋时期就属于末流,但这位叫做许遵行的野老,却志存高远,誓必要将农家发展壮大。 「是啊,我们甚至连院长是老是少,是高是矮都不知道。」名家头人道。 「家的领头人罗贯中倒是见过院长一面,知道院长什么模样,不过罗学士目前在倭国,我们无法向他咨询。」看到人群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院长的时候,刘伯温说道。 「听说罗贯中在倭国,以一部《弥生战国志》,就左右了征伐倭国大局,果然不愧是稷下学宫出去的人才。」墨家巨子辅不黔道。 「一人灭一国,这就是稷下学宫学者的真正实力。」许遵行道。 「记得春秋时期稷下学宫首领的称谓是「祭酒」,为何这次却称院长了?」名家头人道,「各学派的领头者应该叫做院长才对,他叫了院长我们叫什么?」 「我们就称「博导」好了。」刘伯温想了想道,「各个学派的头领称「博导」,学派的杰出者称「博士」。在自家学院里也可以沿用原来的称呼,比如「巨子」,「野老」「头人」「窥机」「经纬」……」 「好!」人群纷纷点头。 「等下皇上皇后来了,各位可以各抒己见,为将来如何发展稷下学宫献计献策。」刘伯温道。 「遵命!」人群纷纷说道。 …… 「皇上皇后驾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