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莫比乌斯警笛》


    第(2/3)页

    “涟漪之心”观察着这种变化,心情复杂。它们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样性的秩序生态,但残酷的环境似乎正在将幼苗推向一条更加实用主义、甚至略显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是否背离了“自持性生态秩序”的标准?它们不确定。

    就在时限即将过半,种子的生存依旧岌岌可危时,转机出现了。

    经过长时间对规则风暴周期的观测和数据积累,种子内部那高度简化的逻辑核心,似乎掌握了一丝风暴的规律。它开始尝试进行极其精准的预测和规避。

    在风暴来临前,它会主动收缩秩序场范围,将能量集中于根系核心,进入一种类似“休眠”的防御状态。而在风暴间歇期,它会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汲取能量,并进行快速而有限度的扩张。

    这种“呼吸式”的生长策略,虽然缓慢,却极大地提升了生存概率。种子终于在这片贫瘠的戈壁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基础逐渐稳固,那被压抑的“多样性”潜力,开始以一种新的、更加务实的方式,悄然复苏。

    它没有演化出形态各异的“秩序雏形”,而是将不同的规则特质,融合到了单一秩序场的不同功能层面之中:

    其能量汲取和转化系统,保留了高度逻辑化和效率化的特征。

    但其内部的信息处理和规则结构维护系统,却开始融入一种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类似生物本能的特质,能够根据环境压力进行微调。

    而在其秩序场与外部环境交互的最边缘,则演化出了一层极其微弱的、具备象征性感知能力的“界面膜”,这层膜不负责具体功能,却能更早、更细腻地感知到环境规则的细微变化,为逻辑核心的决策提供更丰富的“直觉”参数。

    它没有走向“歧路繁花”那样的形态分化,而是走向了一种功能整合式的内在多样性。就像一个在严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将感性与理性内化,形成了独特而坚韧的生存智慧。

    这种独特的演化路径,似乎恰好非常适合这片贫瘠的区域。它的秩序场虽然范围不大,却异常坚韧和高效,内部循环逐渐建立,能够依靠周期性的能量汲取和自身复杂的内部处理,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缓慢生长的状态。
    第(2/3)页